高啟
朝代:明
簡介:高啟(1336年-1373年),字季迪,元末明初平江路(明改蘇州府)長洲縣(今江蘇省蘇州市)人。
元末避難隱居吳淞青丘,自號青丘子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高啟應召入朝,被授與翰林院編修,負責纂修《元史》;朝廷欲授以戶部右侍郎的授予職位,高啟沒接受。后來放歸鄉里,以教書為生。
高啟有詩才,其詩清新超拔,雄健豪邁,尤擅長于七言歌行,《四庫全書書目提要》稱:“擬漢魏似漢魏,擬六朝似六朝,擬唐似唐,擬宋擬宋,凡古人所長,無不兼之?!迸c楊基、張羽、徐賁合稱“吳中四杰”。賦詩作《題宮女圖》詩:“小犬隔花空吠影,夜深宮禁有誰來?”朱元璋以為是諷刺他,記恨在心。退休后長住蘇州,洪武六年(1373年)蘇州知府魏觀案發:魏觀將府衙修建在張士誠宮殿的遺址上,被御史張度污為“興滅王之基,開敗國之河”;魏被斫殺,高啟曾為魏觀撰寫〈郡治上梁文〉,其中“龍盤虎踞”等句觸怒朱元璋,一并被腰斬于南京,截為八段。
高啟學生呂勉回憶高啟和王彝被執送南京時,“眾洶懼喪魄,先生獨不亂。臨行在途吟哦不絕。有‘楓橋北望草斑斑,十去行人九不還’,‘自知清徹原無愧,盍請長江鑒此心’之句?!本疤┰辏?450年),徐庸搜集《缶鳴集》等遺篇,編為《高太史大全集》18卷。
高啟的詩作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 牧牛詞
- 爾牛角彎環,我牛尾禿速,共拈短
- 尋胡隱者
- 渡水復渡水,看花還看花。春風
- 廬山
- 騎馬幽幽度嶺遲,老僧不識使君
- 客中憶二女
- 每憶門前兩候歸,客中長夜夢魂
- 詠梅
- 瓊姿只合在瑤臺,誰向江南處處
- 養蠶詞
- 東家西家罷來往,晴日深窗風雨
- 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
- 大江來從萬山中,山勢盡與江流
- 岳王墳
- 大樹無枝向北風,千年遺恨泣英
- 岳王墓
- 大樹無枝向北風,十年遺恨泣英
- 步至東皋
- 斜日半川明,幽人每獨行。愁懷
- 園中梨花唯開一枝
- 欄外見春遲,朝來雪一枝。不知
- 惜春
- 春過一半未能知,此后還愁不肯
- 聞雁
- 江寒月黑夜,定宿蒹葭里。叫叫
- 柳燕
- 妙舞漢宮人,香魂化幾春。嬌飛
- 回文
- 風簾一燭對殘花,薄霧寒籠翠袖
- 紅葉
- 霜染滿林紅,蕭疎夕照中。曾供
- 觀鵝
- 交睡春塘暖,蘋香日欲曛。嫩憐
- 宮女圖
- 女奴扶醉踏蒼苔,明月西園侍宴
- 赴京道中逢還鄉友
- 我去君卻歸,相逢立途次。欲寄
- 得家書
- 未讀書中語,憂懷已覺寬。燈前
- 背面美人圖
- 欲呼回首不知名,背立東風幾許
- 芭蕉
- 靜遶綠陰行,聞聽雨聲臥。還有
- 田家夜舂
- 新婦春糧獨睡遲,夜寒茅屋雨來